区域协同发展是民族团结的坚实依托,民族团结是区域发展的有力支撑,二者相互助力、相辅相成。近年来,霍林郭勒市深度聚焦区域协同发展,紧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以跨区域合作为有力抓手,积极打破地域局限,在资源共享、文化交流、产业协作等领域持续发力,借协同发展增进各族群众获得感,以民族团结为区域协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研学播种:让团结的种子在童心沃土扎根
青少年是民族团结的“幼苗”,研学活动便是播撒种子的“犁”。7月中旬,科右中旗博物馆内,一场特殊的‘播种’正悄然进行,来自霍林郭勒市第五中学与科右中旗巴彦呼舒第四中学的近百名各族师生齐聚研学活动现场,互换“结对卡”,互赠小礼物,结成了“手拉手”的小伙伴。
“看到孩子们很快就熟悉起来,像一家人一样交流玩耍,我特别欣慰。”霍林郭勒市民委政策法规股负责人莫德乐图在活动现场感慨道,“这样的研学活动能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心里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这对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要。”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三项计划”实施,促进两地各族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7月18日,霍林郭勒市与科右中旗联合开展“手足相亲研学问 各族同心共成长”各族青少年研学交流活动,两地共80名青少年参与此次活动。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两地学生一同参观了图什业图亲王府,看着府内陈列的各族人民交往的历史文物,听着那些跨越时空的民族团结故事,孩子们不时发出阵阵感叹。
“这里的文物太丰富了!特别是那个‘六体文夜巡牌’上的六种字体,让我一下子懂了:各民族互帮互助、一起生活,早就刻在历史里啦,就像我们班各族同学亲如一家!”霍林郭勒市第五中学学生霍纪超兴奋地说。
据了解,为推动本地区各族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霍林郭勒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实施“三项计划”,已陆续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暨思政课教师集中备课培训班,开展“民族团结第一课”、研学交流、校际足球比赛等活动80余场次;并与广西民族博物馆、哈尔滨金上京博物馆、山东无棣县等地进行跨区域文化交流,推出5条精品旅游线路,更实现了“通赤锡兴呼”跨区域的旅游联动。
文化洒水:让交融的清泉浸润心灵原野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近日,一场“丹青溢彩 共绘未来”主题书画联展在科右中旗博物馆隆重举办,100余幅作品整齐陈列,作品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吸引了众多群众前来参观,成为两地文化交融的“活水源”。
展览现场,两地书画家齐聚一堂,或驻足观赏作品,或围坐交流心得,氛围热烈而融洽。霍林郭勒美术家协会主席韩殿龙凝视着科右中旗画家笔下的草原风光图,由衷赞叹:“这幅画将草原的辽阔意境与浓郁民族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极具感染力!”科右中旗美术协会会长特木其勒则握着霍林郭勒画家的手,感慨道:“你们笔下的霍林河充满蓬勃生命力,让我深切感受到工业与自然交融的和谐之美。”众人如同辛勤采蜜的蜜蜂,在彼此的作品中汲取养分,碰撞出更多创作灵感。
霍林郭勒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景坤在接受采访时说:“文化是连接两地人民心灵的桥梁,通过这样的书画联展,能让两地的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让大家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增进对彼此的了解和认同,这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很有意义。”
此外,活动中,两地还签订了关于加强展览交流、人才培训、文物信息化等领域合作的框架协议,标志着双方将在书画创作、展览、人才培养等领域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两地的文化互动从“单次浇灌”变为“持续滋养”,让大家在共享文化盛宴中增进了对彼此文化的认同和喜爱,筑牢了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就业施肥:以协作的养分催绽成长新绿
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融的“养分”。霍林郭勒市与科右中旗通过跨区域就业合作,为民族团结注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动力,如同为成长的幼苗施加养分,催生出蓬勃的新绿。
“我们提供免费食宿、技能培训,还有完善的晋升通道。”近期,在科右中旗巴仁哲里木镇,一场跨区域招聘会在镇政府举行,来自内蒙古锦联铝材有限公司招聘专员黄海月正向各族求职者详细介绍岗位待遇。
据了解,年初至今,霍林郭勒市已陆续组织开展了“红石榴就业行动”,举行了“统战助企 职通四方”“春风行动”“职引未来”等多场线上线下招聘会。截至6月底,19场招聘会累计参会企业已达192家,提供岗位4700余个。
“跨区域就业合作是一件双赢的事,既解决了我们霍林郭勒市当地企业的用工难题,又为科右中旗的各族群众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让大家在工作中相互了解、相互帮助,增进民族感情,促进民族团结。”霍林郭勒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韩玉亮表示。
产业协同结果:让协同的硕果挂满发展枝头
产业协同是跨区域合作的“结果”阶段。近年来,霍林郭勒与科右中旗积极探索跨区域产业发展新模式,以“飞地经济”为突破口,双方协同合作,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共同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为民族团结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
“霍林郭勒市铝产业发达,对绿色电力有着巨大的需求,而科右中旗拥有丰富的风光资源和广阔的土地,发展新能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两地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探索跨区域产业发展新模式,将极大促进了两地经济社会的互惠互嵌式高质量发展。”霍林郭勒市能源局新能源股负责人陈晓健说。
据了解,为全力实现“项目用地跨区供给,绿电产能本地消纳”任务目标,两地区先后将内蒙古锦联铝材有限公司64万千瓦火电灵活性改造、燃煤自备电厂替代新能源项目、内蒙古创源金属有限公司100万千瓦源网荷储一体化(二期、三期)新能源项目、大唐(内蒙古)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蒙东新能源事业部的霍林郭勒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增量配电网绿色供电项目50万千瓦风电项目集中布局于科右中旗,同时计划“十五五”期间同科右前旗开展深度合作,进行百万风场开发,以实际行动打造新能源产业跨区域协同发展的标杆样板。
“产业协同发展为两地的民族团结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老百姓的生活富裕了,民族团结才有更牢固的根基。”霍林郭勒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包峰表示。
从童心播撒的团结种子,到文化滋润、就业滋养,结出产业孕育的硕果,两地构建起了完整的培育链条。这种以民生为基、以文化为魂、以产业为骨的协作模式,不仅实现了两地的协同发展,更让“民族团结之花”绚丽绽放。未来,两地将继续以多元协作的 “养分” 精心浇灌,让这朵同心之花常开长盛,共书深入人心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