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就业服务与社区联动,4月6日,市就业服务中心以“手作蒙古馅饼,共话惠民初心”为主题,通过自愿报名方式组织近20名社区工作者参与地方特色蒙古馅饼技能实践活动。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政策宣讲”双线推进,打破传统就业服务的局限,确保惠民举措精准覆盖目标群体。
通辽市餐饮协会副会长董老师以幽默风趣的方式,手把手教授新“学员”蒙古馅饼制作精髓。从“面粉配比”到“火候把控”,每一步都细致讲解:“擀皮要像春风拂面,力度均匀才能出圆月。”面对学员“方饼变圆饼”的困惑,他鼓励道:“熟能生巧,七天培训形成肌肉记忆,张张薄而不破,结业即能创业就业。”现场揉面声、探讨声此起彼伏,学员从“手忙脚乱”逐渐迈向“游刃有余”。
“未就业人员参加国家补贴性技能培训,第一步需要到社区进行城镇失业登记!”。活动中,就业中心培训股负责人为大家讲解就业技能政策,“群众在失业状态下可以享受三次免费技能培训,每个工种都可以考到相应证书,持证上岗并且就业中心推荐就业,帮扶创业 。”
活动尾声,社区工作人员捧着自己制作的热腾腾馅饼,感慨万千:“要让更多群众尝到‘技能就业’的甜头!”据统计,近期结业的面点师和蒙古馅饼制作班期学员中,已有3人与内蒙古佳客来餐饮公司签订劳动就业合同,稳定就业;另有往期培训班期中的8人在幼儿园、饭店、超市从事面点师工作,由体力劳动向技能劳动转型;还有3人开始家庭面点作坊,实现增收的同时,兼顾家庭时间自由。技能培训不仅提升了就业能力,更点燃了群众的创业热情。
市就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强调,此次活动是“政策从文件走进生活”的生动实践。下一步,中心将持续推进“培训+证书+岗位推荐”服务:重点面向城镇未就业人员摸排培训意愿,有序开展如保育师、育婴师、月嫂、营养师、面点师、网络创业培训等家庭服务业、健康行业、餐饮行业等职业培训。
当麦香浸润社区角落,当政策关怀化作掌心温度,这场“技能课堂”正将就业中心与社区的心越拉越近。未来,更多群众将在技能增收之路上迈出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