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0年各项工作完成情况
年初以来,我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政府、通辽市委和我市市委、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扫黑除恶、抗击新冠疫情等重点工作,深入宣传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各项工作发展的新动态、新思路、新成果,积极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一)大力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积极探索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新途径,加大新媒体传播力度,媒体融合发展上升到新高度。传统媒体方面。在“霍林郭勒新闻”开设了“只争朝夕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弘扬蒙古马精神 身边的榜样”等专栏12个,累计刊播电视新闻2000余条。疫情期间多次派记者深入抗疫一线及时报道疫情实时动态,累计播出抗疫新闻近200条,制作《加油!霍林郭勒》《致敬抗疫巾帼力量》等原创短视频7部。春节期间制作《归途》《年味》《映雪》等霍林郭勒系列微视频7部,单条播放量超过30万。其中有5部登陆了学习强国内蒙古平台,《“阅”享冬韵》登陆了学习强国主平台推荐页。广播电台对频率内2档直播节目《交通伴你行》《缤纷生活》进行改版升级,并相应增添了公益片花,使频率节目更贴近百姓、更符合大众口味。全年共制作片花63条,播出《你好,新年》4期,《2020广播大联欢》5辑,《巾帼英姿别样红》3期 ,《劳动托起中国梦》5期,《快乐的“六.一”》3期,《鎏金岁月、盛世欢歌》7期,《永恒的信念》7期,《中央扫黑除恶第十五督导组在内蒙古》相关信息39条。录制了《踏上幸福路》等微广播剧3集,均已上投内蒙古广播电台进行参评。将《今日关注》节目更名为《新视角》,以全新的视角报道群众关注的热点话题,使节目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截至目前,共制作专题节目40期,在疫情期间制作《抗疫情》特别节目8期,在旅游旺季制作《玩转霍林郭勒》节目10期,广泛受到群众好评和一致认可。新媒体方面。坚持官方媒体平台党性原则,积极探索新媒体发展途径。微信公众号“魅力霍林河”平台用户总量达到4.3万余人,覆盖全市一半以上常住人口,与去年相比增加1万人。大力推动平台内容和形式创新,由一日一推变为一日三推,全年累计刊播发各类稿件7100余片条,总阅读量突破200万人次。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魅力霍林河”公众号平台承担了各类权威信息发布和战“疫”一线典型人物宣传等工作,形成了《逆行而上 一线战“疫”》《霍林郭勒市吹响重点项目建设“集结号”》等50个融媒体产品,大部分被新华社客户端等上级媒体采用,日平均阅读量达到2万左右,其中10万+稿件达到5篇,百万+以上稿件达到3篇。“指掌霍林河”客户端成功入入驻自治区草原云,新增注册用户1.8万人,累计刊发各类稿件2000余条。抖音、快手平台通过官方认证,粉丝累计达到1.5万人次,全年发布各类作品500条。通过快手平台完成了2020年霍林郭勒市安全生产启动月线上直播活动,通过抖音平台完成了“爱上内蒙古 村长直播带货”活动,并与市乌兰牧骑合作完成黑骏马主唱巡回演出抖音直播。在抖音平台开设“主播带你品美食”栏目,制作完成节目7期。全年共在上级媒体发稿篇566篇(条),其中,在央视、央广、新华社客户端、中国网、学习强国等央级媒体刊发稿件151篇(条);在内蒙古日报、内蒙古广播、内蒙古电视台等自治区级媒体平台刊发稿件56篇(条),在通辽日报、通辽广播电视台等市级媒体刊发稿件359篇(条),并形成了超100万+稿件19篇,超10万+稿件30篇,个别短视频最高浏览量超过了830万人次。
(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一是落实主体责任。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推进“五化协同、大抓基层”和“最强党支部”建设。认真执行好“12445”党建工作机制,制定《市融媒体中心2020年度党建工作计划》,组织召开党建工作例会9次,召开党建工作推进会3次,督导党小组党建工作4次。二是强化理论学习。坚持每周五集中学习制度,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党的理论政策法规,年内累计组织党员集中学习39次,专题研讨5次,讲党课5次,理论测试1次,党务工作者参加培训5场次,邀请专家讲授各类业务能力课5次,外出学习考察融媒体业务2次。三是规范组织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年内召开党员大会9次,支部委员会12次,主题党日活动12次,志愿服务活动6次,学雷锋捐赠活动1次。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1次,组织生活会1次,对全体党员进行民主评议。开展党员入职谈话1人,班子成员之间、党员之间谈话100余人次。召开党员群众座谈会1次,党务干部行政干部座谈会1次。四是将党建工作与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组织党员集中到联系点巴润村、准特花村走访帮扶慰问贫困户、开展义务劳动10余次,积极为贫困户解决老旧房屋改造、冬季取暖用煤、生产经营、厕所整治等问题。组织开展重大节日慰问、捐赠衣物等活动。截止2020年底,累计扶贫支出近3万元,并为1人解决了就业问题。五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疫情最严峻时期成立“党员先锋队”累计刊发疫情防控融媒产品1000余篇(条),在上三级刊发作品52篇(条)。其中,在新华社推出的原创抗击疫情歌曲1首,单条点击量超100万次,个别疫情防控短视频作品单条阅览量超300万次。中心党支部荣获霍市“疫情防控一线主动担当作为党支部”称号。
(三)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有机结合,成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和“一岗双责”制度,对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把廉政建设责任制摆上重要议事,深入查摆思想意识、制度机制、岗位职责流程和外部环境存在的廉政风险,提前做好预防工作。二是强化廉政教育。廉政教育年初有计划,年内有部署,问题有安排,整改有落实,开展党风廉政集中学习12次,召开警示教育会议4次,观看警示教育片2次,召开党风廉政会议2次,参观廉政书画展一次。三是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落实“三重一大”、“一把手”五个不分管、末位表态制,规范公车管理、办公用品采购,严格控制公务接待,对5000元以上财务支出,召开班子会议研究决定。健全和完善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制度,强化中心作风建设,杜绝吃拿卡要等不廉洁行为发生。
(四)强化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一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认真履行四个责任,定期排查、分析和研判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隐患,“一把手”与分管领导,分管领导与部室负责人签订2020年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先后召开研究部署会议7次,分析研判会2次,将意识形态工作学习列入全年学习计划,制定学习方案。每周开展集体学习1次,每月至少学习1次意识形态内容。二是把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制订《融媒体中心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清单》,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将业务工作和党的建设紧密结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强化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分管领导和各部室主任的责任,全面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三是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新闻媒体阵地管理制度,建立意识形态“三清单一台账”即:问题、措施、责任清单和落实台账,建立正面、负面清单,健全意识形态网格,贯彻落实“一岗双责”、网评等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制定了《网络舆情应急预案》、《防疫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所有党员签订意识形态个人承诺书,确保出现突发事故时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处置。
(五)做好依法治市工作。严格按照上级关于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原则、要求及工作目标积极开展普法工作,推进依法治市工作。通过法宣在线平台,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学习考试,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律素养。坚持对外依法治市新闻宣传力度,截止2020年底累计在“魅力霍林河”、“指掌霍林河”等新媒体领域推送普法宣传及法治类宣传报道产品80余条次,开设“法情故事会——乡村法治”普法短剧类节目累计播出60余期,制作“扫黑除恶”“禁毒”等普法类片头片花宣传标语滚动播出达3000余次,在全媒体上稿100余条次,有力促进了全市依法治市工作的开展。
(六)积极开展统战工作。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把统战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始终坚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团结进步的总基调开展工作。年内召开统战工作专题会议1次,统战工作者参加业务培训1次。在推进国家统编教材过程中,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习近平相关民族工作理论、传达上级工作会议、文件、讲话、政策精神,并组织1次专题研讨。加强统战宣传工作,累计播发相关稿件100余篇,开设“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节目累计播出10余期,制作播出“草原儿女爱祖国”“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统编教材”等公益宣传类音视频片头、片花节目滚动播出达6000余条次。
二、各级巡视巡察、督导督查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情况
(一)阵地建设及安全播出方面。根据通辽广电总局视察要求,针对融媒体中心发射基站保养维护不及时,值班值守人员配备不足等问题,一是支出经费2.5万元,对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的发射台铁塔进行维修维护,确保铁塔安全运行;二是对广播直播设备间加装指纹锁一部,确保广播内部直播及设备安全运行;三是对广播电视发射台值机人员进行调整,达到三班两人的安全值守要求;四是对电视、广播及新媒体领域播出内容,全部落实三级审查制度,重大敏感类节目实行一把手终审把关的审签责任制度,确保舆论导向正确性;五是建立健全班子成员带班巡查、监督、轮岗等制度,定期排查安全隐患。
(二)融媒体中心队伍建设方面。针对自治区融媒体中心考核验收组提出的强化融媒体中心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建议,中心积极完善采编播专业队伍建设,引进2名内蒙古大学毕业生。同时,加大在岗人员业务技能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全年共派干部职工学习30余人次,长期在通辽驻站学习人员1人。邀请新华社客户端、草原云客户端技术人员和上三级摄影家协会会员开展业务培训7次。依托党建引领“共筑共建”活动,积极深入基层和生产一线,拍摄有深度有温度的新闻作品,确保常态化推出脍炙人口的主流媒体产品。
三、本年度受上三级表彰奖励、通报表扬等情况
中心在融媒体改革建设进程中,全区103个旗县排名第35名,通辽地区位列第2名。中心运营的“多彩霍林郭勒”抖音号,获得2020年度通辽市级“最具影响力抖音号”称号,“魅力霍林河”微信公众号获得2020年度通辽市级“2020年度最具影响力旗县级政务微信公众号”称号。
制作的新媒体作品《锦绣中华 大美山川 我眼中的霍林郭勒》荣获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优秀作品奖;作品《最美逆行者》全国法院第七届微电影微视频“金法槌”百优微视频奖;作品《壮丽70年 我给祖国比个心》获得自治区全区旗县级融媒体中心作品评比活动二等奖。
单位在2020年1月,获2019年度全市“学习强国”突出贡献单位称号;2020年1月,获霍林郭勒市实绩考核“2019年度优秀领导班子”称号;中心党支部获2020年霍市“疫情防控一线主动担当作为党支部”称号。中心有13人荣获上三级的各类表彰(荣誉称号)。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基层党员的担当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二是媒体深度融合还需进一步提高,内部机构整合还需磨合;三是适应新形势、新环境的新媒体人才队伍需要进一步充实,整体业务素质需要增强;四是基层员工的政治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新闻宣传抓好“时度效”。围绕建党100周年、“十四五”开局、走进矿山企业、探寻最美草原等策划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内宣方面:在守好电视广播传统阵地的基础上,将更多人财物资源向移动端主阵地倾斜转移。转作风、改文风,坚持“短时新”原则,按照阅读量评判新闻产品质量,构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外宣方面:依托新华社客户端、中国网、人民网、学习强国、草原云等平台,实现外宣稿件数量质量再提升。
(二)成立传媒公司,提升造血能力。积极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计划与城投公司合作,成立传媒公司,将融媒体中心广告业务剥离至传媒公司。同时,在宣传片制作、小主持人培训等方面进行市场化运营。在提升自身造血能力的同时,解决融媒体中心结构性缺人等问题。目前,传媒公司组建方案正在撰写完善中。
(三)突破体制机制壁垒。计划制定全市外宣工作奖励办法,对新闻宣传实行绩效管理。设定基础工作量要求,以作品数量、作品质量和传播效果进行考核。建立自主灵活、符合基层工作特点的分配激励机制,进一步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超劳超得,扩大融媒体中心内部分配自主权、增强竞争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通过专题培训、业务研讨、实战演练,转型提升现有采编队伍,培养建设一支善用现代传媒手段的“一专多能”融媒体人才队伍。
(四)霍林郭勒频道实现高清播出。通过“草原云”专项资金设备采购,融媒体中心已经具备了高清采编播能力,计划在通辽8个旗县市区中争先实现高清播出。目前,已与通辽市文广局多次对接,高清播出可研也已经完成,正在进一步校订。
(五)进一步完善“指掌霍林河”客户端。根据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要求,按照“一地一端”的原则,充实完善“指掌霍林河”客户端,着力打造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推动新闻采编播实现“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分类加工、多种生成、多元传播、集中发声”。目前,“指掌霍林河”累计装机14400户,在9月份开展融媒指数排名以来,连续4个月排名自治区融媒体前20名。力争在2021年,“指掌霍林河”装机数突破20000户,在全区融媒体排名中继续巩固现有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