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通辽市委和市委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部署要求,深入开展好工信局党史学习教育,积极贯彻市委书记吕国华在全市企业家恳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着力于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积极营造实实在在办事、踏踏实实为民的良好氛围,工信局开展“企业所盼、工信必办”主题实践活动。
活动以开展“大调研”行动、“专人负责、专班跟进、专题汇报”三专行动、“惠企”行动、“制度化”行动四大行动为抓手,深入践行“专业化+店小二”服务理念,秉持“自己份内之事全程包办,能够协调的事情主动帮办”的工作态度,通过走访调研、驻企指导、健全制度、编辑专报等方式,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帮扶企业发展壮大。截止目前,编辑《工业专报》5期,《工业快报》4期。
4月13日,
确定小组调研侧重点,调研结束后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并梳理形成问题清单和措施清单。截止目前,组织走访调研4次;二是召开座谈会。邀请全市规模以上重点工业企业召开座谈会,分析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措施,形成会议决议,推动问题快速有效解决。截止目前,组织召开座谈会1次,三是开展问卷调查。在全市工业企业范围内,开展问卷调查。重点调查企业生产经营上存在的重大问题、政府在服务企业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企业急需政府帮助协调解决的问题以及意见建议等。通过调查,把准企业脉象,对症下药,猛药去疴,清除企业发展中的梗阻。
开展“专人、专班、专题”三专行动。一是专人负责,党组书记带头。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学习会议,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及中央、自治区、通辽市及我市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学习先进地区典型做法和经验;坚持以上率下,示范引领,针对走访调研过程中企业提出的问题、调研组发现的问题、分析企业发展形势提出的问题,将问题分解落实到局领导班子和个人,建立台账清单。局党组书记带头认领重要问题,党组成员认领次要问题,构建起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层级负责、逐级落实的整改体系。截止目前,组织党组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3次,专题研讨1次。二是专班跟进,驻企指导。开展以“班子成员包联企业、重点企业驻厂服务、项目备案全程帮办”为核心的“暖企行动”,对重点企业重点问题派出专人专班驻企协调跟进。牵头对涉及多个部门协调推动的问题,及时沟通联系,每月召开推进会议研判整改举措,集中资源合力攻坚,真正解决企业发展“后顾之忧”。三是专题汇报,问题清零。借助工业专报、工业快报等方式,将企业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呈报市委、政府,推动问题在更高层次得到充分解决,将企业提出的问题清零。
开展“惠企”行动。一是吃透“上情”。紧盯中央、自治区、通辽市出台的恵企政策,吃透政策精神,认真研究惠企范围,把握政策方向,建立工业项目储备库,做到储备一批、申报一批、实施一批。二是把握“行情”。密切关注全区、全国乃至世界工业动态,针对我市工业项目建设、工业企业运行、工业产品价格、要素保障等情况,定期刊发《工业专报》、《工业快报》,为领导决策和企业发展提供信息支撑。截止目前,刊发《工业专报》5期、《工业快报》4期;三是了解“下情”。在大调研基础上,深入重点企业了解生产经营状况,企业发展先进经验、企业文化,掌握企业发展短板,积极协调各方解决企业发展难题。自己能办的事情马上办,需要别的部门办理的协调办,需要市委政府支持办的事情提请办。
开展“制度化”行动。一是优化审批流程。将工业项目备案法定时限由5天压缩为1天,能耗3000吨标煤以下项目节能审查由第三方出具节能评估报告后法定的54天压缩至10天;二是建立定期座谈制度。定期邀请企业负责人出席经济运行分析研判会,同企业经营者一道分析研判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重点问题,共同商议解决。形成企业与政府部门间的工作合力,更好促进工信局为企业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快速提升;三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工信局牵头,联合统战部、工业园区、发改委、能源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分局、水务局、商务局、工商联、应急局、税务局、工会等部门,成立推动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联席会,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有力推动政府各相关部门有序服务企业,营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四是完善工业经济统计调查与分析制度。明确职责定位,坚持问题导向,以协调解决企业运行中的问题为出发点,修改完善统计调查制度,增加企业实际遇到的困难,以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分析推动解决问题,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