谊滨社区成立于1999年,辖区面积0.9平方公里,现有居民4434户、11078人。辖区现有蒙古族、回族、满族、苗族、土家族、锡伯族11个少数民族共5866人,其中蒙古族占少数民族总数的91.85%,是一个蒙古族居民比例较高的城镇社区。辖区有宗教场所1处、物业小区8个、大型超市3家,学校3所,个体商户267家,可以说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社区。自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以来,谊滨社区以党建为引领,抓准辖区辖区民族聚居多、老旧小区多、流动人口多这三个关键词,积极探索居民的服务与管理,促进辖区各民族群众交流交往交融,共同建设最美社区、幸福社区、平安社区。
一、坚持党建引领,发挥社区党组织政治领导作用。一是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思悟贯通、知信行统一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要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学习领会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是用好宣传手段。利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员活动室、社区微信公众号、党员联系群,宣传好党的理论,唱响党的好声音。在重点工作、重要节点期间,充分发挥各民族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小区建设。三是开展丰富活动。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充分整合社区各类资源,按照组织活动常态化、党员活动经常化、群众活动同步化的原则,积极组织辖区党员群众、社会组织、群众团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进一步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确保党始终占领和巩固党员和群众思想的“主阵地”。
二、坚持“自治”,提升居民“主人翁”意识。由于辖区内小区多为2010年以前建成,非物业式管理管理小区居多,导致小区上下水管网堵塞、屋顶防水老化、井盖破损等问题日益凸显。为了快速有效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社区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调动社区党员骨干、培育和孵化小区居民骨干参与社区自治的积极性,通过业主委员会、居民代表议事会、业主大会等机制,共同研究解决。解决滨河华庭A区、华典贡苑小区物业问题。为推进居民自治工作,实现让小区居民做主,让居民发声,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自治格局。
三、坚持“共治”,提升社区党组织的协同治理能力。通过通辽市“12345”市民热线、我市“网上党群之家”、网格员入户摸排等方式开展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加强与各部门间协调合作,加快解决居民烦心事、揪心事,年初至今已受理解决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50余件。通过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综合治理、环境卫生整治等重点工作,强化社区与各部门间的联动,达到彼此合作的网格化治理效果,共担社会责任、共享治理成果。
四、坚持“德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德为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德治”提升居民素质,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环境。深入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创建成果,继续发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表率作用,盘活社区“民族文化之家”现有资源,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红石榴文化广场、少数民族“名人工作室”,将日常服务、学习教育、民俗文化、娱乐休闲相结合,激活居民主体意识,为辖区的少数民族构建相互沟通交流的“家”,营造民族团结、融洽和谐、积极上进的社区氛围。
五、坚持“法治”,提升依法治理能力。一是加强社区法律服务工作。以举办法制讲座、法律咨询活动、悬挂宣传横幅、向社区居民发放法律知识读物和宣传资料等方式,大力宣传民族区域自治法、非法集资、扫黑除恶、预防青少年犯罪、禁毒等工作。二是深入排查隐患,化解矛盾纠纷。通过网格员入户摸排、业主群舆情信息、居民反映等方式,搜集化解矛盾纠纷,定期分析研判矛盾纠纷风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