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是历年两会热点,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又有哪些代表、委员为社保建言献策?一起来看——
全国人大代表
农工党湖南省委会副主委
建议完善社保费非税收入
征缴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中共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等要求,社保费和非税收入的征管职责已划转至税务部门。但由于社保费和非税收入管理点多面广,且划转还处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尚存在社保费征缴职权划分不够合理、社保费征缴执法依据标准不一等问题。对此,尹双凤建议,一是坚持事权一致原则,科学划分税务和人社、医保及其他相关部门在社保费和非税收入征缴方面的职权,适当调整部门职责。二是坚持立法适应改革原则,加快推动社保费非税收入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厘清各部门之间的权责范围。三是坚持务实管用原则,考虑到修订《社会保险法》程序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建议先行修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四是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建议国务院协调有关部门,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和精神,基于基层征收工作实际需要,先行明确相关事项的处理标准,稳定社保费和非税收入征管秩序。
全国政协委员
建议实行分险种参保机制
保障灵活就业人员社保权益
社保是灵活就业人员的“保护伞”。李和平建议,从立法层面进一步明确新业态就业人员与平台企业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时研究修订相关社会保险法律法规。研究实行分险种参保机制,允许灵活就业人员选择参加单项险种社会保险制度,为灵活就业人员量身打造按单项险种缴费的模式。优化参保缴费机制,利用信息化等手段,拓展和创新缴费方式,在原有基础上增加补缴、预缴、不定期缴等多种缴费方式。出台相关政策,通过减税降费、政府优先采购、财政补贴等多种方式,激励平台企业主动为新业态就业人员缴纳社保费。
全国政协委员
建议将新业态从业人员
纳入失业、工伤、生育保险
皮剑龙表示,我国虽然已经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和规范,逐步推进了新业态从业人员的权益保障工作,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与困境。基于此,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比如,扩大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将新业态从业人员纳入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针对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难和参保意愿低等问题,构建政府、平台企业、从业人员三方共同参与各项社会保险的办法;要加强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失业保障和工伤保障,将新业态从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公共财政可以给予一定补助。二是补齐劳动法律短板。一方面,要继续完善相关劳动法律法规,尤其是要加快修改劳动合同法,解决当前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协调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平衡;另一方面,尽快启动编纂劳动法典,用劳动法典的形式解决目前的法律空白,构建全新的劳动法律规则制度。三是完善政府机关、工会、行业协会等主体的综合监督治理机制,进一步减少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就业风险。
全国政协委员
建议完善香港居民
内地工作的社保政策
龚永德表示,内地社保费缴纳分为企业和个人账户,个人因移民(包括回港居住/工作)等原因,可以注销内地的社保账号,一次性从个人账户提取个人缴纳的部分,但企业缴纳的部分不能提取。这项政策与香港强积金不同,香港强积金规定,个人与企业缴纳部分同属雇员的个人权益,雇员65岁退休时可以一并提取使用。对此,龚永德建议,制定完善便利香港居民在内地工作的社保政策,如港人受雇于内地企业,且选择按香港强积金条例供款,应允许其内地雇主按香港强积金规定,每月向该雇员的香港强积金账户供款,金额为该雇员薪金的5%,以每月1500港元为上限,金额每月直接由内地汇入雇员的香港强积金账户。
全国政协委员
民建中央副主席
建议加快提升第二、三支柱
养老保险制度吸引力
解冬认为,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要加强制度创新与政策配套。对此,她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快提升第二、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的吸引力;二是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养老金融产品创新;三是着力增强养老保险配套体系综合服务保障能力。针对低收入群体或纳税临界点人群,个人养老金账户应当提供有针对性的免税政策,同时,打通第二、三支柱账户转换功能,将第二、三支柱税收优惠统一或合并计算,未加入第二支柱的劳动者可叠加企业年金4%税收抵扣额度。关于金融产品创新,应扩大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投资管理人和金融产品投资范围,适时允许配置公募型保险资管产品;支持投资母基金、股权债权计划、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创新工具;完善个人养老金账户提取的流动性功能。在提升养老保险综合服务保障能力方面,应完善养老保险统计标准,搭建跨部门监管协调机制;建立养老金融基础数据库共享平台;探索养老金融国际合作创新模式,为构建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养老保险体系奠定基础。
来源:中国社会保障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