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结合我旗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建立责任明确、高效顺畅、监督有力的工作机制,积极应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内蒙古)(以下简称“公示系统”),全面、及时、准确地将我局涉企信息统一归集于企业名下,通过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促进协同监管、联合惩戒,进一步提升我局事中事后监管水平。
二、基本原则
(一)统一归集。要按照“一网归集、双向服务”的功能定位,认真做好本部门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工作,协调推进以企业为源头,整合碎片化资源,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做到涉企信息归集共享于一网、失信惩戒于一网,真正构建起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新机制。
(二)及时准确。按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等关于信息公示时限的有关要求,及时将企业信息归集到公示系统。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等法定依据和本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建立本部门涉企信息归集工作机制,全面、及时、准确归集公示涉企信息。
(三)共享应用。应使用公示系统中的企业名下信息,并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共享运用数据结果,实施信用监管、智能监管、精准监管、协同监管,优化完善信用约束和联合惩戒机制。
三、归集内容、路径和时限
涉企信息是指各级行政机关在依法履职过程中产生的能够反映企业状况、依法应当公示的企业信息,以及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并自主申报公示、能够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信息。
(一)归集内容
公示系统归集公示的涉企信息主要包括:
1.企业注册登记备案、动产抵押登记、股权出质登记、知识产权出质登记、商标注册、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黑名单)。
2.行政许可信息。包括行政许可的准予、变更、注销、吊销、撤销信息。(1)行政许可准予的,归集内容包括: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行政许可(审批)文书编号、文书名称、有效期起始和终止日期、许可(审批)内容、许可(审批)机关、公示期限、许可(审批)文书状态。(2)行政许可(审批)变更的,归集内容包括: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行政许可(审批)的变更事项、变更前内容、变更后内容,许可(审批)的变更时间、变更许可(审批)的机关、公示期限。(3)行政许可(审批)注销、吊销、撤销的,归集内容包括: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行政许可(审批)注销、吊销、撤销的日期及原因,许可(审批)机关、公示期限。
3.适用一般程序作出的行政处罚信息。归集内容包括: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作出行政处罚的机关,处罚决定书文号,违法行为类型(违法行为名称),行政处罚内容(处罚措施),行政处罚决定书作出日期、公示期限。行政处罚变更信息的,归集内容包括: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行政处罚变更内容、变更日期,变更行政处罚的机关、公示期限。
4.“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结果信息。归集内容包括: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抽查实施机关,抽查事项,检查完成日期、抽查检查结果。
5.依据相关规定建立对企业实施信用约束、联合惩戒并公示“黑名单”信息。
6.企业依法应当自主公示的信息。
7.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司法机关强制执行股权变更登记信息、股权冻结信息等司法协助信息。
8.小微企业享受扶持政策信息。
9.税务部门的非正常户认定信息。
10.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依法应当公示的信息。
(二)归集路径和时限
1.归集路径。涉企信息的归集以“谁产生、谁提供,谁提供、谁负责”为原则,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作为关联匹配信息的标识。
(1)产生的涉企信息统一通过公示系统协同监管平台共享至公示系统,记于企业名下并向社会公示;其中,“双公示”信息通过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共享交换至公示系统。
(2)实行“双告知”“多证合一”和“证照分离”的各行政机关,登录公示系统协同监管平台,通过在线录入、数据导入、数据接口、数据交换等方式归集涉企信息。
(3)根据《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企业自主公示年报信息和即时信息,并对自主公示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
2.归集时限。各行政机关要在涉企信息产生之日起7天内登录公示系统协同监管门户归集于公示系统,记于企业名下并向社会公示。
行政处罚信息在公示系统公示期限原则上为1年,其中涉及行政机关确定的严重违法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期限为3年,法律法规和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公示期限起始时间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计算。公示期限届满的,不再对外公示。
四、共享与应用
(一)信息共享
1.支持社会公众查询。公示系统通过统一公示查询门户面向社会公众和各类企业,免费提供企业信息公示查询服务;支持公示信息订阅和公示信息异议网上受理;支持电子营业执照展示和下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可依法查询、使用已公示的涉企信息。经被查询企业书面同意,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通过被查询企业属地市场监管部门,查询该企业选择不公示的涉企信息。凡是能通过公示系统获取的信息,不再要求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交相关书面证明,实现涉企信息一次采集、部门共享、多方使用。
2.支持政府部门共享应用。各行政机关通过协同监管平台实现信息归集、信息提供、信息管理、信息统计查询和数据共享。从协同监管平台共享获取的相关涉企信息,主要满足于本部门行政许可、行政监管、资格准入、联合惩戒等工作需要,公示系统未公布的信息不得擅自向社会公布。共享获取涉企信息,要遵循合理行政的原则,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确定关联的涉企信息查询事项;因依法履职确需查询获取非共享信息或共享获取超出本行政区域企业信用信息的,要报经市场监管局提交上级市场监管部门或提供信息的主管部门同意。
(二)信息应用
1.实施跨部门信用约束和联合惩戒。各行政机关要充分利用公示系统的归集信息,建立完善跨部门信用约束和联合惩戒机制,按照“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原则,实施从企业准入到退出全过程的信用约束和联合惩戒。旗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企业经营、投融资、取得政府供应土地、进出口、出入境、注册企业、招投标、政府采购、表彰奖励、安全许可、生产经营许可、从业任职资格、资质审核等工作时,要将公示系统归集公示的涉企信息作为重要因素,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金融严重失信人名单、农资领域严重失信生产经营单位、海关失信企业、出入境检验检疫严重失信企业、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严重失信者、安全生产领域失信生产经营单位、环境保护领域失信生产经营单位、严重违法失信超限超载运输车辆的相关责任主体、统计领域严重失信企业等失信主体,依法予以限制或禁入。
2.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要按照有关规定,通过公示系统协同监管平台推送“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结果,记于公示系统企业名下并向社会公示。
3.做好“双告知”工作。市场主体登记机关依托公示系统协同监管平台,做好企业登记注册信息的“双告知”工作。企业登记涉及后置审批项目的,企业登记注册后,市场主体登记机关通过公示系统协同监管门户向后置许可部门推送,后置许可部门通过登录公示系统协同监管门户获取后置许可企业登记注册信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做好后续审批和监管。办理后置许可后,通过公示系统协同监管门户反馈后置许可信息,记于公示系统企业名下并向社会公示。
4.深化“多证合一”改革。涉及“多证合一”的企业,市场主体登记机关依法审核后,直接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相关信息在公示系统公示,并与各相关行政机关实时共享。企业不再另行办理“多证合一”涉及的被整合证照事项,相关行政机关通过信息共享满足管理需要。
5.实施企业简易注销。在企业通过公示系统提交并公示简易注销公告后,市场主体登记机关通过公示系统向税务等部门共享提交简易注销公告的企业名单信息。公告期内,税务部门及社会公众可通过公示系统向市场主体登记机关提出反馈意见。法律法规、国务院规定在注销登记前需经批准的,不适用简易注销。市场主体登记机关依法办理企业简易注销后,将注销结果信息共享至税务等部门,并通过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五、措施和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要加强涉企信息归集、公示、共享和平台的使用、管理等工作,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推进企信息归集与共享工作开展。
(二)强化责任落实。要按照“谁产生、谁提供,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明确涉企信息提供的主办单位和具体承办人。要保证公示信息质量,认真核实涉企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
附件:霍林郭勒市商务局涉企信息归集与共享工作领导小组
霍林郭勒市商务局
2024年4月8日
霍林郭勒市商务局
涉企信息归集与共享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股室:
结合我局“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实际,经局党组研究决定,成立涉企信息归集与共享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如下:
组 长:范晓丽
副组长:韩明南
成 员:佟 欣、宋元辉、金 刚、王永亮、王志权
徐 静、吴永兰、常玉荣、于国林、洪瑞泽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双随机、一公开”日常工作,联系人:金 刚,联系电话:0475-7966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