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党性、固基础,在理论宣讲上下足“苦功夫”。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扎实开展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18次、研讨7次。持续提升宣讲品牌效应,组织领导干部开展雁阵讲坛宣讲3次、基层讲党课5次、“书记讲给书记听”宣讲活动4次。通过培养“身边宣讲人”“家门口唠嗑队”等理论宣讲队伍,用“家常话”讲清大道理、用“大白话”讲懂大理论、用“知心话”讲透大政策,并设立“宣讲示范点”,共开展“对党说句心里话”12期,其他形式宣讲20余场次,让思想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结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打造,用足、用活“墙文化”,通过征集,打造“老照片”墙、蒙古马精神“摄影展”等专题展出,将宣讲从活动延伸到社区看的见的每个角落。
提质量、拓途径,在舆论引导上下足“真功夫”。实施网络意识形态“瞭望哨”项目,将矛盾纠纷、信访推进等工作“风险点”列入到意识形态“专项治理”中,开展“筑堤固防”专项行动,实施舆情风险“专项报送”“一事一议”工作法,不断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性、系统性与前瞻性。同时,加强媒体深度融合,形成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街道、社区通过公众号、视频号开展《宣传普法》《政策解读》等宣传栏目,加强信息发布,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用网络发出“新时代好声音”,用“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报道和作品,全景展现宝日呼吉尔街道的生动实践工作。今年初以来,在央媒、省媒刊发稿件45篇,在通辽级、市级媒体刊发稿件600余篇。
育精品、激活力,在文化繁荣上下足“新功夫”。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辖区内广场等阵地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通过组建“未央艺术团”“萨日朗合唱队”“百人民乐队”等,以传统民俗乐器“马头琴、古筝”等表演创作文艺原创作品《白马》、《致敬这个时代》,文学原创作品七律诗《国庆节礼赞》《鸿雁》等,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广泛流传。强化“以文化人”,探索打造“文化街区”,提高居民群众文化活动的渗透率,结合各节日节点开展《我心向党 共庆八一》《盛世华章迎国庆 榴铸民心颂党恩》等各类文化文艺活动300余场,结合《民生茶馆》、《理论快板说》等项目,将“接地气”的场景、“欢快的”快板节奏和“先进的”理论知识巧妙地融和,让文化项目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有力载体。
树新风、惠民心,在文明实践上下足“实功夫”。全力打造集思想引领、文化传承、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文明实践阵地,打造“文明实践站”“电影展播放映室“心里咨询室”等功能科室,并建设5类33支志愿服务队伍,注册志愿者3000余人。结合社区实际建设“长者食堂”、“银发啄木鸟”、“楼栋长”等志愿服务项目,形成生活有保障、矛盾有调解、幸福有提升的社区和谐服务链。健全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激励机制,打造文明实践积分超市1个,实现每月兑换一次积分,全面激励广大群众参与社区治理。今年初以来,街道、社区以“我们的节日”为契机,以“三双”单位力量为支撑,下沉至社区开展“传统文化润心田‘粽’意浓浓暖人心”“雷锋精神永相传”等文明实践活动200余场次,服务群众3万余人次。(宝街/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