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以来,宝日呼吉尔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促进各民族之间交流交往交融,持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
一是亮“先锋棋”,汇聚民族团结向心力。建立健全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联席会议制度,突出基层党建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的引领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力打造“凝聚党建引领磅礴力量·共铸籽籽同心团结章”特色品牌,形成齐头并进、多点开花的创建提升模式,促进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的“街道党工委一社区党支部-网格长一网格员一楼栋长”五位一体纵向红色网格治理链条,聘任210名楼栋长,实现辖区全部楼最小“单元格”的治理体系,打造“熟人网络”,持续完善民族宗教网格化管理工作体系,真正实现民族团结工作网格化管理无缝隙、全覆盖,精细化、共提升。结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联合“三双”单位开展“敲门行动”10次,共计入户15000余户,覆盖22000余人,使各民族群众感受到党的关怀与温暖,打通基层宣讲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搭“阵地棋”,打造民族团结活动堡垒。全面升级改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现“哪里有居民,阵地就延伸在哪里。”围绕阵地,以“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民族政策宣传周”为契机,开展“籽籽同心铸团结巧手共创幸福家”“盛世”“榴铸民心共话情”等活动30余场次,参与人群5000余人。依托“身边宣讲员”、“红石榴”宣讲团、道德讲堂等,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宣讲、“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宣讲活动等50余次。持续深化建设“一老一小”,积极探索“儿童友好型”街道建设,通过开设“雏鹰兴趣学堂”、成立“家长学校”、开展“心灵驿站”讲座、举办“情暖中秋,爱在夕阳”系列活动等举措,深入了解“一老一小”的需求,打造健康、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
三是布“宣传棋”,奏响民族团结最强音。持续探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路径,强化宣传教育。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载体,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内容的文化长廊,设置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主题宣传栏22处、设立民俗展示墙8处、集中展示少数民族历史、民俗文化等图文资料。依托共驻共建单位、社区阅览室建立民族团结活动阵地,实现5个社区文化广场、阅览室全覆盖。成立“红石榴”文化宣传队、社区马头琴乐团、朗诵协会等组织,以快板、舞蹈等艺术形式,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学好民族理论 做民族团结表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主题宣讲30余次。利用线上公众号、微信群等途径宣传民族政策理论50余条,同时发放宣传单页5000余份,通过网格群宣传受益人数达10000余人。
四是行“互嵌棋”,勾勒民族团结和谐画卷。积极构建各族群众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紧盯各族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完成帮办代办各类事项300余件,落实政策帮扶13户。同时组建5支暖心服务队伍,开展“养老认证送上门”“送学上门聚党心”等暖心服务活动200余次,组织“我为居民办实事”、“眼科义诊进社区”、“党建引领护健康,义诊服务暖人心”等健康义诊公益帮扶等活动10余次。全力扶持兴发社区巧娘工艺坊,打造一批富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年销售额达到100万元。组织28家企业共同开展“稳就业保民生搭平台促发展”招聘会,提供876个岗位,前来求职的各民族群众达2481人,成功走上就业岗位达300余人。并建立“红领新”协会阵地,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多渠道解决就业难题。使辖区各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高。
五是解“矛盾棋”,守护民族团结同心桥。依托网格化管理设立民族工作中心户300户,持续加大少数民族党员培养力度。成立5支“5+X”矛盾调解队伍,充分调动辖区保洁、快递小哥、“五老人员”等基层力量。协助网格员摸排走访、建档登记矛盾纠纷230件,化解230件。成立6支信访代办员队伍,构建“信息摸排+宣传解释+矛盾化解+协调反馈”工作体系,累计代办信访事项30件,解决30件。建立健全民族工作群防群治体系,实施“千千解”工程,创建“民生茶馆”“千户访”“小巷议事荟”等社区治理品牌,聚焦老年人相对优势,社区组织在职党员、两代一委等积极开展上门走访慰问、卫生清洁、适老化改造等志愿服务,倾听群众诉求并及时反馈。开通“接诉即办”24小时服务热线,建立“居民叫单、支部接单、网格出单、群众买单”的闭环处理居民诉求模式,全年受理案件120件,解决120件。组建熟悉民族习惯、风土人情的各民族代表人士的“人民调解亲亲团”和“1+5+N”调解员队伍,发挥“专家”“熟人”双重优势,推动矛盾在一线化解、隐患在一线消除,确保辖区各族群众生活在平安、团结、和谐的良好环境之中。
六是启“数字棋”,赋能民族团结全新格局。为持续关注老年人的居家安全,切实开展智能适老化服务,充分运用“网上党群之家”“智慧社区”“通辽市全员系统”等平台,为辖区850余名独居、孤寡、高龄老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配备健康智能手环50个,30个独立烟雾探测器,30个水位感应报警器等智能设备,并提供一键呼叫式服务,实现社区电脑终端+网格长、监护人手机终端同时报警模式,同时,网格长和监护人手机APP可实时查看老人的健康情况、行程轨迹,实现了对老年人全方位的精准守护。为满足社区老人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优化服务质量,依托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生活照料、休闲娱乐、心理疏导等服务,打造老年人家门口的幸福养老基地,让老年人的幸福看得见摸得着、成色足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