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市委统战部统筹部署,联动教育系统创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通过城市创业史宣讲、博物馆研学、民族文化实践等多元形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植青少年心灵。
博物馆里的“时光穿梭课”:触摸团结奋进的基因密码
在霍林郭勒市博物馆的城市发展展厅,第五中学的学生们驻足于光影斑驳的展柜前,八年级学生张书萱在创业史展厅感慨道:“这些文物像会说话的历史书——早期煤矿里各族工匠共用一盏矿灯研究图纸,如今智能化矿井中多民族团队共享数据云端,变的是技术,不变的是团结!”
校园中的“历史对话课”:燃亮薪火相传的精神火炬
在第一小学,市委党校教师带着霍林郭勒创业发展史课件走进课堂,讲述了老建设者们顶风冒雪架桥铺路、各族各地建设者迁居草原共建煤城的故事,让屏幕前的孩子们攥紧了拳头。四年级学生于宛央在主题班会上分享:“爷爷总说,霍林河煤田是五湖四海的人们共同开发建设的。我们这代人要接好团结奋进的接力棒!”
全市联动的“文化浸润课”:唱响同心筑梦的青春誓言
“五十六个民族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连日来,熟悉的旋律不断地在第三中学的教学楼响起,第二小学举办民族团结手抄报并进行展览、第三小学则学习典型模范艾尼·居买尔,第二幼儿园画一幅作品—《童“话”中国》等,全市10余所中小学同步开展“文化共生”实践。
从博物馆的历史回响到课堂上的时代强音,从铿锵筑路史诗到童声合唱共鸣,市委统战部联合教育系统正以多元形式构筑民族团结精神家园,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