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林郭勒市民族事务委员会
蒙古霍林郭勒市:从3500颗初心 到全城开花
上传时间:2025-05-16    上传人员:民委     访问人数:2    

50年的初心坚守,40年的砥砺奋进。近年来,内蒙古霍林郭勒市始终把常态化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作为引导党员群众凝心聚力办好“两件大事”的重要抓手,通过分领域搭建实践载体,深挖红色教育资源,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引导全市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践行守望相助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1975年,周恩来总理在一篇题为“吉林省和内蒙古交界处发现大煤田”的《国内动态清样》上,作出了开发霍林河煤田的重要批示,拉开了这片土地创业奋斗的宏伟序章。

建矿初期,三千五百民兵挺进草原,凭借着“不建成大煤田心不甘”的豪情壮志和“不怕苦不怕累”的创业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在草原走出了一条波澜壮阔的建设之路。

50年的风雨兼程,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这里从贫穷落后的边远地区变成了富庶美丽的生态煤城,实现了“煤电铝”向“绿电铝”的绿色蝶变,全市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信念更加坚定。

在嘎查村领域,依托“感党恩示范户”,通过打造“田间课堂+文化惠民”实践载体,组织农技专家、党员骨干98人踏访垄亩之间,一边指导农民科学种植,一边讲解惠民政策,引导农牧民明白惠从何来、惠在何处、心跟谁走。

在社区领域,依托“感党恩宣讲小分队”,通过构建“邻里驿站+红色纽带传党音”实践载体,开展“账’量幸福脚步”“靓’晒美好生活”等宣讲582场次,引导社区居民知党恩、念党好、信党能。

在机关领域,依托“发展蓝图宣讲机制”,通过搭建“模范机关先锋行+脚底板工程”实践载体,实施“助学助困”“养老助医”等融合党建项目126个,引导机关干部在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上当标杆、作表率。

在学校领域,依托“小手拉大手机制”,通过构筑“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实践载体,实施“石榴籽”育苗行动计划,举办“红色声音”沁润校园活动297场次,引导广大师生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在企业领域,依托“六个行动宣讲机制”,通过创建“红色教育传承+创业实践寻根”实践载体,组织“例会学习一刻钟”“车间600秒微课堂”等活动316次,引导企业员工在重温历史中感党恩、在岗位奉献中听党话、在服务实践中跟党走。

在新兴领域,依托“新’系党情‘新”心向党机制”,通过开发“暖心港湾+党员认亲”实践载体,设立暖“新”驿站19个,提供饮水充电、读书学习、避暑取暖等一系列贴心服务,引导新就业群体发自内心感党恩、自觉主动听党话、坚定不移跟党走。

3500 颗初心铸就的不是简单的岁月刻度,而是永不停歇的奋进基因。霍林郭勒市将常态化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将红色基因写入草原血脉,用实干担当熔铸奋斗之魂,让这座北疆之城在党的旗帜下奔向更辽阔的未来。